<
d44l小说网 > 玄幻小说 > 与花共眠(重生) > 第312节
    应夫人回到府中,也不以为然,只以应爵爷的名儿,派了个人去给那安州的知府送信儿,叫给疏通罢了。

    那知府见是应公府出面,又晓得郭继祖家中的关系……还跟太子妃相关,自然不敢造次,慌忙便从了,竟将那官司轻轻放下。

    郭建仪听了郭夫人这话,心中暗暗叫苦,只是不好冲母亲发火,于是拧眉忍着而已。

    郭夫人见他双眉紧皱,不由问道:“到底怎么了?难道……还另有事不成?你姑母早说了,已经平息了。”

    郭建仪见母亲仍旧不知厉害,如此大意,终于说道:“以后母亲万万别再随意插手这些事端,上回因要救叔叔一命,我不惜跑到泰州去,跟表哥商议求情……虽然最终保住了叔叔一命,却只叫他安分在安州就是了,谁知竟性情不改,终究又闹出事来,如今给有心人看得明白,竟把当初泰州的事儿也翻了出来,母亲只顾说是小事,却不料,这细微之处,最能致人死地,此事若是料理的不妥,莫说是叔叔的命又要交代进去,只怕连我、妹妹……甚至应公府也会受牵连!”

    郭夫人本来因见郭白露是太子妃了,郭建仪又如此了得……近来自然便有些目空一切的,如今听郭建仪说出这番话来,才吓得色变,忙问道:“你、你说什么?”

    郭建仪叹了口气,忍着恼意,只垂眸道:“母亲只记得我的话就是了,以后万万别自作主张。须知: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这话并不是白说的。”

    郭夫人目瞪口呆,急得说不出什么来,忙结结巴巴地:“我怎么会知道……竟又闹出来呢?又是什么人这样胆大包天,好端端又翻出旧事来,难道不知道你妹妹是太子妃了么?……你也别慌,我自去太子府,跟你妹妹说,让她求一求太子便罢了……”

    郭建仪闻听这样糊涂的话,心中恼火,却毕竟不好对母亲使出来,此刻竟也是不怒反笑了,便道:“母亲若是去说,难道便是生怕害不了妹妹?”

    郭夫人忙停了口,呆问:“这、这……又怎么说?”

    郭建仪沉声道:“妹妹虽然是太子妃了,母亲难道不知‘高处不胜寒’的道理?越是这般身在高处,越要谨慎自省,——可知妹妹前些日子还张罗着给太子纳妾?若不是因几年间才得了安康郡主一个女孩儿,又碍于别人的闲言闲语,妹妹何必要如此‘贤惠’?母亲却还要在这个节骨眼上给她添乱不成?”

    郭建仪停了停,又继续说道:“何况,若是给太子知道了咱们府内出了此事,对太子又有什么好处?皇上才立太子多久?正也是保持清正贤德名声的时候,母亲这会子去送上这一宗事,倒叫太子如何处置?对太子而言,最好不过的法子就是大义灭亲,哪里还会帮母亲掩起此事?”

    郭夫人听了这许多话,竟如雷惊了的河蟆,痴痴呆呆,一声也不能言语。

    郭建仪叹道:“何况妹妹也是聪明人,贸然对她说了,只会叫她两难,护着郭家自然容易,只怕就此在太子跟前儿便失了德,更加失了……亲自好好想想罢了。”

    郭夫人哪里会想的这样深远,何况先前被那煊赫鼎盛遮住了眼,此刻才知道厉害,当下急得落泪道:“是我脂油迷了心了,难道竟害了你妹妹不成?这可如何是好?”

    郭建仪因怕此事不同郭夫人说明种种厉害处,只怕以后她仍要故技重施,不知私底下又作出什么大事来,因此特意将所有要害都点出来,好叫她警醒收敛罢了。

    郭建仪见母亲落了泪,才道:“此事我既然知道了,少不得想个妥帖的法子来料理了,横竖只别叫妹妹知情,若是捅出去了,皇上责怪下来,也只我一个人担着罢了。”

    郭夫人听了此话,更加无法宽慰,竟哭道:“我真真儿的是个老糊涂了,这可如何是好?”

    郭建仪到底不忍,只好又着意劝了几句,便道:“母亲不必说了,我且自去想法儿,以后母亲只记得,别人同你求着办什么事儿,且被大意心软的,不然的话,我跟妹妹……指不定会是什么样了呢。”

    郭夫人哪里还敢如此,忙答应了,淌眼抹泪地又说了几句,才送了郭建仪去了。

    且不说郭建仪自去处置此事,话说,凌绝别了郭建仪,乘轿而行,却并不回凌府,只是往翰林院而去。

    如此行到半路,忽地听到马铃车响,凌绝不以为意,却隐约听轿子外自个儿的随从低声说道:“是唐府的车驾……”

    凌绝听了这一句,便抬手将轿帘掀起,转头往外看去,却见夜色之中,果然见一辆马车颠颠而来,从他的轿子旁边极快而过,隐约仿佛有一抹极淡的香气,随风在夜色之中弥漫掠过。

    凌绝望着那马车离开,便叫了小厮来,隔着轿帘子问道:“这是唐府的车驾?是从哪里来的?”

    那小厮道:“回二爷,是唐府的车驾无误,看样子是回唐府去了,尚且不知从哪儿来,且让小的去打听打听便是。”

    凌绝见他不知,便淡淡道:“罢了,不必。”

    那小厮只好答应,不敢言语。

    谁知过了片刻,忽地轿子里又传出那微微冷淡的声音,道:“去细细打听。”

    那小厮见主子极短的时间内如此反复,倒也仍不敢有话,只忙应承,抽身自去探听消息。

    凌绝回到翰林院之时,那小厮却正好儿回来,因上前跪地,道:“回二爷,原来是唐府的三奶奶,今儿下午是去了詹民国骋荣公主的府上,此刻方回。”

    凌绝见他打听得果然详细,便点头道:“知道了,你且去罢。”那小厮方应,起身后退而去。

    凌绝自入内而去,此刻翰林院的同僚们尽数都已回府,重重院落显得格外寂静幽独,两个随从紧紧跟着,凌绝却负手而行,闲庭信步似的,竟觉着这般寂寥旷达的,比白日更加自在。

    暗影之中,只有草丛内有夏虫鸣叫,闻人脚步声靠近,便胆怯地止住,候人经过后,才又欢畅高鸣。

    凌绝带着两个随从,淡淡地穿过长廊,一路进了殿中,侍从们早就将灯打好,便退后静静侍立。

    且说凌绝翻看了一会儿卷宗,耳畔忽地竟响起马铃颠铛之声,声声入耳,无端地扰的他的心头烦乱。

    凌绝皱了眉,把书往旁边一推,抬手扶在额上,闭了双眸。

    忽然一股淡淡幽幽香气,隐隐约约传来,凌绝心头一动,抬手往怀中摸了摸,果然便掏出一个金褐色的香囊来,借着灯影一看,金褐缎面,莲花栩栩如生,岂不正是那清神莲花香囊?

    凌绝凝眸看了半晌,仿佛是被那香气蛊惑,竟情不自禁地将香囊往口鼻上送去……香囊将要碰到唇的时候,忽然醒悟过来,凌绝忙停手,不敢置信地望着那香囊,浑身如遭电殛。

    此刻殿内无人动作,万籁俱寂,只有两个侍从垂手静立,恍然无觉。

    只有那烛光摇曳,似一只幽淡的眼眸,光芒漠然,将他的身形、一举一动皆都映在地上,显得如此突兀可笑。

    凌绝盯着那香囊,忽地想到小唐先前看自己的眼神,那样半笑半嘲似的……心中一团烦躁,凌绝蓦地站起身来,竟走到那紫金檀香炉旁边。

    香烟气息袅袅腾空,因他近前儿,烟气便缭乱起来,迷迷蒙蒙,亦如此刻他的心境。

    凌绝掀起炉盖,望着檀香炉内余烬闪烁,眼神也随之几度闪烁,终于抬手,也将这香囊扔了进去!

    这丝织缎面料子是最不经火的,顿时之间便起了一团火光,火舌向着那莲纹吞噬过去,那莲花浴火,色泽却更明艳灼人。

    ☆、第 264 章

    却说因先前骋荣公主来过府中两次,后又相请怀真过府,怀真因觉着她毕竟是异族女子,便始终推辞不肯往。又加小唐才出使去,她越发觉着百无聊赖,竟整整一个月也不曾出府去,还是李贤淑跟应玉知道她必然不自在,因分别来探望了两回。

    这日,骋荣公主又派人来请怀真。

    怀真只不耐烦,倒是敏丽说道:“你也出去走动走动,整日都在府里,真真儿的怕你闷出病来。何况这骋荣公主,虽然行事跟我们大不相同,倒有些不俗的谈吐,她身为外邦公主,却这般高看你,不如便去见见,顺道听听她们国中的逸闻趣事……回来也可以说给我跟母亲长些见识,倒是好的。”

    因敏丽相劝,怀真才答应了。当下便换了衣裳,乘车前去骋荣公主府中,骋荣听闻她要来,竟十分欢喜,叫人早早地站在门口张望,怀真的车还不到,她便已经出门亲自相接了。

    怀真见她如此盛情,不免意外,骋荣陪着她进了府中,便叫人把些果子茶点等奉上,怀真低头看去,都是些异样之物,并不是京城内常见的。

    骋荣见她好奇,便笑道:“这都是我国中之物,虽在京城住久了,偶尔思乡,便叫我们的厨子做了这些茶点,少奶奶只尝尝看可合口么?”

    怀真见那点心雪白一团儿,倒像是块块玉石叠放摆着,似奶酪而坚固,似糕点而白腻,又看那茶,也不似他们平日喝的绿茶,花茶,普洱,大红袍等,乃是浑浊的茶汤,举起来嗅一嗅,也带着奶香气息。

    怀真因自来体弱,一向不敢吃些奇异之物,怎奈骋荣公主含笑看着,盛情难却,怀真只好端了茶杯,缓缓吃了口,入口柔滑,又甜又香,倒也不是想象中的难喝,顿时才放下心来。

    骋荣见她面露笑意,便知道合她的口味,便又叫吃点心,怀真略尝了尝,果然像是放硬了的奶酪,倒是嫌奶腥味有些重了,便只吃了一小口就放下了。

    骋荣也不十分推让,又同她说起些闲话来,因不免说起小唐,便着实地盛赞了一回。

    怀真听她夸赞小唐,心里倒是喜欢,虽不曾附和着说,但眼中自也有盈盈喜色,骋荣看在眼里,便也一笑。

    说了半晌,骋荣便相请怀真在府中闲逛,因到了花园之中——骋荣这宅邸,乃是原本的一所京官旧宅,是以花园之中、一应花草也都是昔日所留,倒是开的枝繁叶茂,葳蕤堪夸,很中怀真的意。

    骋荣不解这些,指点着说道:“在我们詹民国里,却少见这千奇百怪的香花,只有一望无际地草原罢了,零星不过有些格桑花,金露梅等,还有大将军花。”

    怀真从不曾见过这三种花,又听名号儿有异,因请教。

    骋荣略说了一番,又道:“格桑花倒是好的,美而不娇,乃是圣洁之花,有爱与吉祥之意……”说到这里,便看着怀真,目光有些异样。

    怀真只顾听她说起,不曾留意。骋荣一顿,又道:“大将军花则正相反,此花十分霸道,一旦疯长,别的花儿草儿便难有立足之地,竟像是都给它害死了一般,因此众人都将其视作灾厄。”

    怀真闻所未闻,掩口笑道:“果然霸道,怪不得叫大将军呢……你说的这几个,我们这里却不曾有过,几时能见一见就好了。”

    骋荣笑道:“以后若有机缘,便带格桑花给少奶奶,也是最适合不过的。至于大将军花则罢了,不见也罢。”

    怀真笑笑,两个人便在花园中走了一遭儿,怀真因有那调香之能,见了异样花朵便有些忘情,因撇开骋荣,又摘了两样儿。

    骋荣见她忙碌,也不理论,只是站着等候,因见日头渐渐毒了,便叫下人拿了伞来,亲给怀真撑着。

    怀真起身之时,才发现骋荣如此,未免有些过意不去,便笑道:“怎敢劳烦公主?”

    骋荣含笑看她,道:“不妨事。是了,少奶奶对花草如此痴迷,不知近来可又调制什么香料么?”

    怀真闻言,微微摇头,略见黯然之色:“近来心慌意乱的,没有心思做这些事。”

    骋荣笑道:“是我造次了,唐大人才离京,少奶奶同他鹣鲽情深的,自然……”

    怀真略有些脸红,然而见她中国话说的如此之好,不由问道:“公主的言谈举止,倒像是在大舜长大的一般,比我们这里许多人说的还好呢。”

    骋荣点头道:“少奶奶有所不知,我的生母,原本就是大舜人。”

    怀真诧异,骋荣竟把自己的身世等都给她说了一遍,怀真听到骋荣的生母因所谓“名誉被玷辱”,便背井离乡,苦不堪言……听得目瞪口呆,蹙眉看着骋荣,却竟有些说不出话来。

    骋荣说罢了,点头叹道:“其实在我们国中,女子若心仪男子,大可以大大方方约了出来相见,更没有人敢说她什么伤风败俗……其实早在中国,古来典籍也有记载,并不似如今这样什么男女大防的……譬如那古诗经里,有那心仪君子的《淇奥》,也有敢爱敢恨的《将仲子》……如何在这时侯,反而不及古人了呢?”

    怀真虽然同情骋荣的生母遭遇,然而忽地听她说出这些来,自然有些“闻所未闻”,“荒诞不经”似的,不好搭腔,就只垂了头。

    可见骋荣说古道今,竟是个中国通,这份造诣,果然许多国人尚且不及……心中却又隐隐地有些敬佩之意。

    骋荣察言观色,知道她不喜欢,便也不提此事,只笑说道:“少奶奶不调香,倒是可惜了。”

    怀真才道:“有什么可惜的,不过也是闹着玩儿罢了。”

    骋荣笑道:“我却觉着不是……”

    怀真转头看她,骋荣目光柔和,望着她说道:“在我所见,这世间每个人身上,都有独特的香气,不过有的浓,有的淡,所谓香气,也是因人而异罢了……”

    怀真一震,不由正色看着骋荣,原来这道理,她心中也曾暗中想过:只因因人而异,故而每个人身上,都带有自己的气息,也可以说是“香气”,只不过有的人气息甘甜,有的人闻着清苦,有的酸涩不堪,有的叫人望而生畏……

    却想不到,第一个将这些话对她说出口的,却是这来自异国的公主,当下越是惊喜交加。

    骋荣见怀真睁大双眸看着自己,便笑道:“少奶奶觉着我说的可有几分道理么?”

    怀真不由地点了点头。骋荣道:“你可知……于我来说,你身上是何香气?”

    怀真摇头,微微有些醒悟,便莞尔笑道:“我身上也有香么?”

    骋荣公主点头,道:“少奶奶身上自也有香,我自詹民国来到京城,也见过数不胜数的许多人了,然而你身上的香气,却是最独特的。”

    怀真忽地疑心她是在奉承自己,便只摇头。

    骋荣又道:“你身上的香,让人……”

    她底下的一句话,却不是中国话,反像是詹民国的言语,听来有些舒缓之意……

    怀真愕然,因不懂得,便抬眸看向骋荣,微微蹙眉,疑心自己是不是听差了。

    骋荣一笑,却不提此事,只又转开话题,闲谈别的去了,怀真见状,便也不好问起。

    却说怀真回至唐府之后,次日,便跟敏丽唐夫人说起前日赴约之事,只捡着那有趣的说来,果然引的两个人都笑了。

    又因早上有人送信来,说是小唐一行如今已经将出边界了,因此娘儿三个听了,都觉着走的甚快,如此算起来,只怕回来的也会早些,因此各人心情竟都十分之好。

    恰好张珍又把百香阁的钱送了来,因问怀真道:“妹妹先前说的新香,可不知得了不曾呢?”

    怀真见问,不免惭愧,因小唐出京之故,她始终安不下心来,因此只说:“要再想一想。”

    张珍忙叫她不必着急,又转告了容兰的问候之意,特请怀真有空多去府中坐坐,才自去了。

    张珍去后,怀真喜喜欢欢把银票收起来,便才又打起精神来料理先前抛下的活计。

    谁知才不过一个时辰,忽地夜雪匆匆忙忙来到,对怀真道:“奶奶,方才听了一个信儿,也不知真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