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44l小说网 > 玄幻小说 > 与花共眠(重生) > 第293节
    小唐抬眸,见他手中捏着个金褐色的莲花香囊,小唐便道:“你竟也买了?”

    熙王笑道:“我原本见众人都一窝蜂似的入手这个,还只笑他们,谁知道亲闻了闻,香味果然是好极,我买了好几个呢,备着送人。”

    小唐大笑两声,道:“一两银子一个呢,殿下好大手笔。”

    熙王道:“再大的手笔,能比得过背后指使百香阁买卖这香囊的人?”

    小唐看熙王一眼,笑而不语。

    ☆、第 246 章

    原来在郭夫人做寿那日,小唐无意中看见凌绝身上配着的香囊……因曾是怀真贴身之物,他自然一眼便认出来。

    小唐心中巨震,百般狐疑,只是并不言说罢了。

    虽面不改色,然心底滋味,却委实难以形容,只因小唐听怀真说了前世之事,知道怀真跟凌绝曾为夫妻,好歹今生是他抢得先机……然而回头瞭望所经过的种种,未尝不是后怕隐隐。

    ——要知道,他可是曾做过亲自把怀真送到凌绝怀中之举,是以这抱得美人归之路,可谓是惊险万分。

    因此见了凌绝,小唐心中难免芥蒂,又看他戴着怀真的香囊,这心惊自然更是无法形容,因此竟按捺不住,才去见了怀真。

    后来怀真同他说了香囊是给凌霄的……小唐总算才送了口气,虽不知凌绝是如何到手、且又如此大喇喇佩戴出来的……然而送出去的东西,自然也管不着人家如何使唤,虽看着刺眼,却也更没有再要回来的道理。

    然而小唐到底是智计百出,略一转念,便给他想出一个绝好的法子来。

    他因向怀真要了这“清神香”的配方,便又画了那莲花的图样,制作香囊的缎子自然是轻易得的,——此事不必他出面,只叫一个心腹,去跟百香阁接洽。

    因盛世久安,京城之中那风雅之气又甚是浓厚,茶道香道等也十分风行。再加上但凡是那些风流世家子弟的所为所喜,往往便成了风气,人人追捧,当下便以小凌驸马等为噱头,这香囊果然便风靡一时。

    就连小唐上朝的路上,一百个人里头,必然就有一个佩戴莲花香囊的。

    此刻小唐见熙王提起来,只是含笑不语,熙王却也不说别的,只道:“你不要,我就收起来了?”因便揣了香囊,道:“如今是要回府还是去礼部?”

    小唐敛了笑,道:“礼部。你呢?”

    熙王笑道:“我要去太子旧宅,去找烨儿。”

    小唐有些意外,看着他问道:“找皇太孙做什么?”

    熙王叹了声,道:“近来京内有许多的热闹事儿,怎奈烨儿从不参与,上回岳母做寿,我本也劝了他许久,他总是不肯去。想他先前本是个爱说爱笑的性子,如今这般,看着叫人心疼,今儿我且给他送这香囊去,再探望探望……”

    小唐连连点头,道:“殿下有心了。”

    两人且说且行,不多时出了宫门,便分道扬镳。

    小唐走到半路,忽然拨转马头,竟改道往户部而去。

    户部的侍从们往内报信,说是唐侍郎来拜访了,郭建仪听了,不免诧异,便暗中戒备。

    起身相迎的当儿,小唐已经进来了。

    两人相见,略寒暄几句。因他两个都是聪明人,彼此之间也早就挑明,都知道在对方心中是看自己不顺眼的……因此竟也免了那些虚言假套。

    郭建仪直截了当地便问道:“唐侍郎是个无事不登三宝殿之人,今儿来户部,不知有何要紧事?”

    小唐笑道:“郭侍郎不必这般提防,倒像是显得我似洪水猛兽般了。我今儿来,是有一件好事要送给亲戚。”

    郭建仪听他说一声“亲戚”,几乎哑然失笑,便道:“唐侍郎所指的好事,且不知是什么呢?愿闻其详。”

    小唐道:“近来听闻陕南那边有灾事,郭侍郎正为此忧心,意欲拨放赈灾款项……恰好我这里有些银子,虽不算多,却是意外之财,便捐过去罢。”

    小唐说着,便举手自袖中掏出一卷银票,郭建仪大为意外,不知他究竟何意,一时不太敢接。

    小唐知情,便笑道:“怕什么?又不是在贿赂郭侍郎,你只记在公账上罢了,且是做慈善的好事,难道还怕这银子来路不明不成?”

    郭建仪只好接过来,略数了数,竟有五千两之巨。

    郭建仪诧异:纵然小唐出身富贵,他唐家家产丰厚,这五千两不过九牛一毛罢了,然而无端给了这些银子……

    郭建仪便狐疑问道:“唐侍郎说是意外之财……不知是从何处而来的?”

    小唐将他上下打量了一番,见并没有戴那莲花香囊,小唐便笑道:“郭侍郎果然是个不入俗流的人,难得。”说着,便又自袖中掏出一物,抛向郭建仪。

    郭建仪抬手一接,握在掌心,垂眸一看,才认出此物正是近来令京城百姓上上下下都为之痴狂的那什么清神莲花香囊,郭建仪一怔之下,便看向小唐道:“莫非……”

    小唐含笑摆手,说道:“这配方是怀真给的,不过是我出的主意,这银子是跟百香阁分利而来,郭侍郎可以安心收了罢?虽然我知道于赈灾来说,不过仍是微薄之力,但好歹也是尽些心而已。”

    郭建仪愕然之余,竟然无言以对,只是看着小唐,忽地又问道:“你……无端端为何要跟百香阁行这种事?”小唐自然不是个欠缺银子之人,难道是一事兴起?

    小唐却笑而不答,郭建仪看着他的神色,忽地心中一动,因想到那街头巷尾的流言……以及那日,在郭府之中看见凌绝所佩戴那香囊,当时他只觉着眼熟罢了,并没多想,可是直到此刻……

    郭建仪极快地想通了来龙去脉,因道:“小绝所配那香囊是怀真的?所以你才……”

    小唐举手,在唇边比了个噤声的手势。

    郭建仪果然停口,想了半晌,不由摇头笑道:“我也真真儿的开了眼……”

    小唐听他自叹,仍自顾自笑得春光明媚。

    郭建仪叹了口气,道:“既然如此,我便代替户部接了这笔赈灾捐献,回头便写唐侍郎的名么?”

    小唐略敛了笑,摇头正色说道:“不,就写怀真的名儿罢。”

    郭建仪越发有些意外,又看小唐,竟似是第一次认得了他般,面上也隐隐地露出几分笑意。

    小唐却已站起身来,道:“来了半晌,做了正事,也该告辞了,免得郭侍郎不耐烦。”说话间,便举手一揖,转身欲走。

    郭建仪道:“唐大人留步。”

    小唐止步,回头看他,却见郭建仪后退一步,正经肃然,玉山微倾似的,举手向着他深深地行了个礼。

    小唐看着他,并不言语,却见郭建仪躬身,沉声说道:“我代受灾的百姓们多谢唐大人。”

    郭建仪虽然因许多原因“讨厌”小唐,方才又揣测到他插手百香阁事情的缘由,不免觉着此人当真是……不按常理,跳脱行事……却不知该如何形容才好。

    谁知他竟又有这份心怀,竟能将到手的银子顺手用在正途要事之上……这份胸怀见识,却不得不叫人钦敬。

    小唐闻言,便看着郭建仪一笑,道:“不必多礼,举手之劳罢了。何况论起源头,竟还是怀真促成的……倒是没我什么功劳。”

    郭建仪闻言,微微一笑,原先他只是厌憎小唐对怀真的心意,竟是那样“霸道蛮横”似的,近乎不讲理……

    可是如今,倒是巴不得他这份不讲理多一些,若还再有十几二十次,这赈灾款项也是差不多了……郭建仪起身之时,小唐已经出门自去了。

    郭建仪走到门口,目送斯人远去,低头看看手中的银票,心道:“他处处料得先机,于这随意厮闹之中亦能有可为之举,可见我终究不及他。”一念至此,眼底隐隐有些黯然之色,然转念一想,却又想道:“他毕竟是个世间最难得的,故而怀真才得嫁给他……得此无双佳婿,我倒是……该着实地为她高兴才是。”

    郭建仪思来想去,微笑着摇了摇头,拿着银票便去入账。

    却说熙王先前告别小唐,便去皇孙府上,出了轿子,却见门前寥落,几个侍卫懒懒散散站着,忽地见熙王来了,才忙正色凛然起来。

    熙王也不理论,便一径往内,府内的小厮接了,引着往内。熙王问道:“皇太孙此刻在做什么?”

    那小厮道:“先前还在书房里读书……不知为何又生了气,这会子正在房内闷头睡着呢。”

    熙王笑了笑,问道:“竹先生可在?”

    小厮道:“先前正是因为竹先生……皇太孙才闹了脾气呢,这会儿竹先生却在书房。”

    熙王听了,便道:“既然皇太孙在安睡,暂时倒是不免打扰,便先去书房罢了。”

    小厮从命,当下便引着熙王来到书房之中。

    此时已进五月,天气渐热,两人经过窗户边儿的时候,就看见里头竹先生坐在书桌后面,不知在翻看什么,那小厮不敢近前,便就此止步。

    门口的小书童见了熙王,便向内报了一声,熙王早已经迈步入内,笑道:“先生向来可好?”

    竹先生忙站起身来,转出桌子,拱手向着熙王深揖,道:“不知王爷大驾光临,有失远迎。”

    熙王道:“不必多礼。”当下两人都坐了,丫鬟便奉茶上来。

    熙王吃了口茶,便道:“听说烨儿先前又使性子了?”

    张烨自打“认祖归宗”,便改了姓,从此之后,世间便只有一个“赵烨”了。

    竹先生闻言,苦笑道:“皇太孙毕竟曾随性山野,真正把他拘束在此,未免不惯。”

    熙王道:“不妨事,这才没几日,不惯是有的,只慢慢地等他回心转意、习惯了便好。”

    竹先生目光温和地看着熙王,便笑道:“难得殿下还记挂着他。”

    熙王道:“自然了,如今皇室人才凋零,除了其他的姊妹们,就只有烨儿这个侄子了,自然要好生相待,倒是辛苦先生了,且要用心再教导烨儿成才。”

    竹先生念了几声“惭愧”,便道:“王爷果然不愧是有真龙之相,先前跟王爷少有交际,因此竟不知,自打随着烨儿回来,才知王爷心胸宽广,性情豁达明朗,将来也必然是个仁君,乃是大舜百姓之福了。”

    熙王见他这般问,忙道:“快不必这样说。竹先生有先知之名,如今认真说起这些来,倒是让本王惶恐自惭起来了。”

    竹先生摇头说道:“王爷不必如此,不管是不是王爷所愿,这大舜皇位,势必是要在王爷手中的。是了……先前听闻,王爷向着皇上进言,要皇上立张烨为太子?此事大为不妥,且不说太子早已被废,只说张烨重回京中,能保全一条性命、做个富贵闲人已经极好了。万万不可再掺入其他之事里去,王爷若是真个儿念在亲情份上,以后便万万不可再提此事了。何况如今群臣都拥戴王爷,皇上也自属意王爷,众望所归,此乃国之大幸。”

    熙王听了这一番话,叹息半晌,道:“我只是顾念太子哥哥去的可惜,所以把一腔心意加在烨儿身上罢了……至于先生所说,我会细想……这社稷江山,于我来说,也不过是得之我幸,不得我命罢了。”

    熙王一言至此,便含笑起身道:“就不跟先生多谈了,我要去见见烨儿,有好东西给他呢。”

    竹先生也笑着起身,便拱手作别:“恭送王爷。”

    熙王便别了竹先生,自去见赵烨,到了赵烨房中,见内外安静,他便叫外头那些丫鬟们不必开口。

    熙王放轻脚步入内,进了门,却见赵烨仰躺在罗汉榻上,翘着二郎腿,枕着双臂,正直愣愣地看着屋梁,并不曾睡。

    熙王便笑起来,因唤道:“烨儿!”

    赵烨听了这一声,便转头看来,见是他,便坐起身来,道:“熙王殿下,您怎么来了?”

    熙王走到跟前儿,挨着他坐了,道:“又见外了,说什么殿下,叫三叔。”

    赵烨低下头去,迟迟地不肯出声。

    熙王打量了他片刻,叹道:“罢了,牛不喝水强按头不成?……等你愿意叫了再说罢。”说话间,便从袖子里掏出那香囊来,道:“给你这个。”

    赵烨见是那莲花香囊,便笑说:“王爷怎么也玩这个的?我近来看京城内几乎人人都有,一两银子一个,也忒抢钱了。”口里说着,却举起来闻了闻,面露诧异之色,道:“这香气倒是有些意思……”

    原来赵烨随着竹先生,对这香道自也不生疏,何况他先前又跟怀真甚好,怀真所调的香他尽都爱的,此刻这莲花清神香虽然不是怀真亲手所制,但毕竟是她的方子,因此自然有一份亲切熟悉之感。

    熙王见他果然喜欢,便笑道:“如何,一两银子一个,可值?”

    赵烨笑道:“虽不算上乘,也算难得了。我先前听闻,还只当徒有虚名呢。”

    熙王见屋内无人,便小声道:“我索性告诉你一个大秘密,你可知这香是谁的手笔?”

    赵烨毕竟是个少年,果然好奇起来,就问道:“难道是我认得的人?”

    先前在郭府之时,熙王因窥得小唐神情有异,此后,又留心到小唐曾盯着凌绝的香囊看……熙王心细如发,当下便觅得前因后果……后来见市面上出了这香囊,别人尚且不知情,他早就洞若观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