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44l小说网 > 玄幻小说 > 与花共眠(重生) > 第191节
    竹先生听到这里,便抬眼来看她,看了会子,便默默地说道:“你不懂,这是他自己寻的一条路,谁也管不了他的。”

    怀真果然不懂,便道:“先生这是何意呢?”

    竹先生的眼圈儿便微微泛红,想了会子,道:“不过,也不必去硬拦着他,毕竟这是他的心愿……他那个人,了却心愿,只怕黄泉路上,也是狂歌狂笑而行的。”说到这里,竟再忍不住,便潸然泪下。

    怀真同张烨听了,都自震惊,竹先生这话,却不像是对一个“萍水相逢”之人的评语了。

    张烨想问,却又不敢问,自打他懂事起,竹先生从来都是云淡风轻,从来不曾为谁如此伤情垂泪,这委实叫他心中震惊,不知如何是好。

    怀真凝视竹先生,心中一动,便问道:“先生……莫非跟林伯伯……是早就相识?”

    竹先生听了,默然并不回答,只过了会子,才喃喃说道:“狂儒,醉剑,铁八卦……如今……再也不能了!”那声音之中,竟大有恸意。

    怀真听了大惊,疑心听错,忙走到竹先生身边儿,问道:“先生……方才是说什么?”

    竹先生深吸两口气,眼中泪痕仍在,却抬袖拭去,说道:“没什么,不过是我……一时胡言乱语罢了。”

    怀真心中疑窦丛生,竹先生却平静下来,点头道:“怀真丫头,我今日前来,是找你有事,我有一件要紧的物件,受一位故人所托,特来亲手交给你。”

    怀真惊疑不定,只好问道:“不知……是哪一位故人,又是何物?”

    竹先生却只摇头,道:“你不必问。我只是来完成……他对我的托付……”说着,便从怀中掏出一个狭长的小盒子来,递在怀真手上,又说道:“你……好生收藏,这是他……对你的一点念想,切记的,别叫……其他人见到。”

    竹先生说完之后,便站起身来,一仰头,眼角又有泪沁出,却笑了两声,道:“痴儿,痴儿……都是……”欲言又止,忙迈步出门去了。

    张烨不知所措,也不敢说笑,忙对怀真拱手道别,也紧紧地跟上去了。

    怀真不知所以,站在原地,半晌才醒悟过来,见屋内无人,便慢慢地把手中的盒子打开,一时却惊呆了。

    却见眼前金光灿烂,在盒子之中盛着的,竟是一枚玲珑精致,华贵非凡的……宫阙楼阁美人儿金钗。

    ☆、第 170 章

    林沉舟停灵七日,也隆隆重重地做足了七昼夜的水陆道场,每日前来吊祭的文武百官,络绎不绝。

    小唐因跟他有半子之谊,虽凌景深如今无碍了,小唐却仍每日必到,竭尽其心。

    这一天,应兰风仍也来拜祭,走到灵前,行了大礼之后,竟又忍不住垂泪不已,便抬袖拭泪,退到一边儿。

    应兰风身后伴随的,仍是那老仆人招财叔,他在应兰风之后,也跟着拱手行礼,又默默地凝视灵牌片刻,就也退了。

    这一幕看似寻常,也并无人留意,小唐在旁却细看正着。

    自从张珉随应兰风自南边儿回来,说了招财叔的异样举止之后,小唐便命人暗中盯着,谁知招财深入简出,并没有丝毫破绽,唯一一次,便是那回跟竹先生在应公府内“偶遇”。

    后来小唐自沙罗回归,张珉来报这些年所发生的种种,招财这边儿,却仍是没有动作。

    然而直到林沉舟出事,小唐忽然注意到一件不起眼的事,——便是林沉舟冒着大雨前赴应公府、会见应兰风跟怀真的前一天,据张珉的眼线报说,招财叔曾莫名地消失过一段时间,虽然是出了应公府,却在半路盯梢的时候追丢了……此后再见到他,已经是要回府的模样,因此期间这段时候他去往何处,竟全然不知。

    林沉舟乃小唐的恩师,小唐从来对他都是敬仰有加,然而自他懂事起,林沉舟便已经是一副忧国忧民同样也为国为民的名臣模样,二十几年来从未变过。

    然而自从因金飞鼠之事牵出德妃,小唐暗中命人调查,虽然时隔几十年,却也隐约查到一二,譬如:德妃娘娘出身清贵世家,为人慈柔仁善,成帝初登基那年,有一场大灾,许多流民逃难来京。

    彼时天降大雪,街头之上,不时有冻饿而死之人,德妃娘娘见状,便百般设法,在街头之上施粥救济,甚至不惜变卖自己的首饰等物,最后把家里为她预备的嫁妆也都拿了出来,用以救济百姓。

    而林沉舟在那一年,尚只是个十几岁的少年罢了……若小唐没记错的话,林沉舟也是在那年才来至京城的。

    当初在应兰风一家上京路上,杀死两名刺客的人,所用手法出自大内,如今这疑点落在招财叔身上。

    至此,若说这三者之间,有些不为人知的牵连……倒是并非不可能,只是未免太过可怖。

    然而这所有的一切,小唐都只锁在心中,却无论如何不能对第二个人说。

    那夜叫怀真来看林沉舟的遗书,本是想看她是否知道些什么,然而看那丫头的形容举止,却不似个知情的。

    大祭这日,白幡连天,哭声动地。

    文武百官皆到场相送林大人,灵柩出城,小唐同凌景深两人在前以子婿之礼而为,满城百姓,皆知林大人之名,均都自发出门,白衣素装,列于街市两侧垂泪相送。

    而是夜,应公府的东院之中,一干小丫头们忙忙碌碌,将一张长桌抬到院中,又摆上了许多果品供奉等物。

    应佩才进门,见状便问道:“这是在做什么?”

    吉祥正在旁边看着小丫头们行事,见应佩来了,便道:“佩哥儿来了,这是姑娘吩咐的……我们也不知究竟是做什么。”

    应佩看了这个架势,像是要祭拜、或者祷告什么似的,想了一想,便迈步进了屋内,果然见应怀真一身素服,整肃妆容。

    应佩便问道:“妹妹要做什么?”

    怀真道:“哥哥,我要祭拜一位故人。”

    应佩想了想,他也知道林沉舟那日来造访之事,且近几日,因为林沉舟之死,应兰风也很是情绪低郁着,应佩便悄声问道:“可是……为了林大人?”

    怀真并不否认,便点了点头。

    应佩叹了口气,道:“林大人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然而这个结局,未免叫人叹息,妹妹倒是有心了。我便也跟着拜一拜罢了。”

    说话间,外头已经摆放整齐,吉祥来报。

    怀真便同应佩出了门,应佩跟在她身后,见桌上虽然放着香炉,点着宝烛,并些点心,果品等物,只是并没有其他的香供。

    应佩正在诧异,却见怀真自走上前,原来她手中握着一个锦袋,此刻便打开,掏出了一块儿宝塔形状、色泽淡红的香。

    此刻丫鬟们都退下,院内寂静,再无他人。

    怀真便那宝烛上将香点了,就放在那香炉之中,此刻近晚无风,只见一道灰白色的烟气袅袅而上,起初还有些摇曳不定,半晌,竟是如一道直线一般,直冲天际。

    应佩看的怔怔,鼻端便嗅到一股香气,嗅来,竟隐隐地带些微微地暖意似的,令人心神舒泰。

    怀真见状,便从袖中又掏出一物,竟是个狭长的盒子,也并不打开,只端端正正地放在香供之前。

    怀真退后一步,这才合掌垂眸,默默地念道:“林伯伯,我虽不知……您所留那些话究竟何意,然而于我心中,您始终都是一位可亲可敬的长者,不管如何,昨日之种种,尽都已去。如今,怀真只望林伯伯在天之灵,能安详宁静,再无任何疾苦……”

    应佩在后,隐隐听见,便也忙合掌,暗中祈祷逝者往生。

    两个人便站在庭中,见那信灵香香气冲天,仿佛能将所有祈念都带到天上,托付逝去之人得知。

    一刻钟的功夫,那颗香才逐渐地燃尽了,然而满庭异香,久久不散。

    应佩这才敢做声,便问道:“妹妹,这是什么香,为何之前我从未见过?”

    怀真道:“这是我特意给林伯伯调的,原本唤作‘信灵香’。”

    当初小唐人在沙罗、生死不知之时,怀真本来想做此香,只因传说“香气能达天帝居所,通鬼神”等语,她想祈愿保佑小唐……又或者,倘他当真不幸,或许也可借这香力得见一二,只是因当时心绪不宁,也不肯就信小唐遇难,故而犹疑抵触,百般耽搁,竟不能制成。

    应佩只知道是极好的,便道:“妹妹真真儿是有心了,林大人在天之灵,必然喜欢。”

    怀真点点头,才把那供桌上的盒子好生地又收了起来。

    应佩见了,不免又问是何物,怀真只道:“是一样故人之物。”并不打开给应佩看。

    应佩倒也明白,便点点头道:“既然如此,且好生收藏。”

    两个人回屋,吉祥才又令小丫鬟们把供桌等物都收起来。

    怀真自进了屋内,就把那盒子小心放在柜子之中,这物件儿,自然便是竹先生那日来送的,所谓“故人所赠”的楼阁金钗了。

    竹先生当时虽然并未透露什么,但怀真心思通透,见他为林沉舟之死感念非常,已经猜到了一半儿。

    偏竹先生因悲感之际,又念出“狂儒醉剑铁八卦”之语,怀真自然记得,当初林沉舟冒雨前来探望,临去之时,也曾有同样的话念出来。

    怀真虽不知道所赠的这金钗到底有何来头,是何用意,却也感念林沉舟长者之心,又加上竹先生叮嘱过不能给外人看,知道必然非凡,自然倍加珍惜收藏。

    而怀真又因不能亲去林沉舟灵前祭拜,这几日里,便调制了这一颗“信灵香”,选在今日,对天祈念,以尽自己一片心罢了。

    如此,七七月半之后,小唐依旧便去城外给恩师祭祀。

    骑马行至半路,忽然见一人迎面而来。小唐一怔,却见那人一身灰衣,仍是奴仆打扮,头戴着一个破旧毡笠,乍看去很不起眼,但小唐自然认得,这人正是应公府跟随应兰风的仆人招财叔。

    小唐不由放慢了马儿,眼见招财走到了跟前,似并未察觉他在,仍低着头,默默无声,踯躅而过。

    小唐微微蹙眉,待要唤住他,想了一想,又且罢了,只是转头目送招财远去,见他身形依旧伛偻,看着就如一个迟暮老者一般,毫无异样。

    小唐瞧了会子,才又打马往前,到了林沉舟墓前,翻身下马,走到近前,正要祭拜,忽地见地上一片湿润。

    小唐单膝跪地,细看过去,却嗅到淡淡地酒香传来,小唐轻嗅片刻,脸色微变。

    林沉舟一生清明,从不近酒色,然而小唐身为弟子,自然知道,在林沉舟愁怀无绪,或者独坐落寞之时,会浅酌上一杯,他只喝一种酒,名唤“桑落”。

    而此时此刻,在地上洒了的,便是桑落酒。

    ——黄莺乱啼门外柳,雨细清明后。

    能消几日春,又是相思瘦。

    梨花小窗人病酒。

    小唐蓦地起身,惊回眸看向来路,自然早无招财叔的影子了。

    只凝望半晌,却见有一匹马也缓缓而来,小唐细看,却见正是凌景深。

    景深也看见小唐,上前下马,便道:“我本想……约你同来,又怕不便,没想到你竟先来了。”

    小唐只点头,淡淡一笑。

    凌景深看他一眼,又扫见地上的酒渍,便问了一句:“你已……拜过了?”

    小唐便并不说招财叔之事,只道:“不曾。”

    两个人便不再多言,洒扫祭拜了林沉舟,又化了若干纸钱。

    凌景深望着那火舌吞噬了黄纸,便说道:“明慧病了……叫我多烧些纸钱给林大人。”

    小唐问道:“可请大夫看过了?”

    凌景深垂眸,微微一笑,道:“并没什么大碍,只是……倒是个好事,索性也跟林大人禀明一声,明慧又有身孕了。”

    小唐略觉意外,却也无言,只点了点头,道:“恩师在天之灵,必也喜欢庇佑着的。”

    凌景深应了声,跪在地上,慢慢地磕了三个头,才道:“大人待我恩重如山,您放心且去,我会谨记您的嘱托,不会有失。”

    小唐在旁见状,不免想到林沉舟遗书里所言“后事我已交付景深”,若林沉舟所说的是简单的身后事,自然不至于告诫小唐“不可轻举妄动”,只是……林沉舟到底还有何事要凌景深去做?

    风飒飒,小唐不由问道:“恩师临去……可跟你说过什么不曾?”

    凌景深磕罢头,缓缓起身,闻言沉默,过了片刻,才说道:“并没其他,你不必担心。”

    小唐见他果然守口如瓶,便略一笑:当日在大牢里,他问景深,在太子府的所为究竟是无意……还是被人指使,景深仍是不告诉他真相。后来还是林沉舟主动告知。

    可见,景深的确是很忠于林沉舟的……这个,却也是件好事。